我们常说: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酒香不怕巷子深。
但这话放在现实,很多时候都已经不适用了。毕竟当前大环境下,再纯金闪耀的金子如果掩埋在沙粒里,一样暗无天日;再香的美酒,如果没有人群口耳相传,也不会有客光临。
每个个体,即便再小,也是个独特的品牌,而形成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少不了对品牌的宣传,因此,我们需学会适度包装、促销自己,做好自我营销工作。
准确认识“自我营销”
提到“营销”,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抗拒,总觉得营销等于推销,推销等于盲目夸大、油嘴滑舌以及吹牛。
事实上,“自我营销”是合理说服他人认可自己的一个过程。
从概念延伸上看,“自我营销”其实是以个体为出发点,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完成自我定位、为自己设计规划4P营销组合、建立竞争优势等的过程。
《软技能》一书中也对“自我营销”作出过解释:
自我营销无非就是学习如何控制好自己要传达的信息,塑造好自己的形象,扩展信息送达的人群。
“自我营销”其实时刻伴随着我们。
在校时,向同学自荐担任某个职位;就业时,一个面试、一个自我介绍、一个提议汇报等等,都是我们自我营销的过程。
事实上我们无时无刻地在某一件事情上,观察着它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可以从中创造什么价值,并为此向他人展示自己符合要求的形象。
因此,简单来说:自我营销=洞察需求+创造价值+塑造并传递形象。
自我营销是展现实力的一种表现
自我营销是否成功,取决于他人对自己的认可程度。
但营销必须基于商品质量合格,也就是我们本身能力足够满足要求,而做出合理“定价”。否则即便营销成功,后续也会暴露不足。
因此,自我营销本身应该要是一种符合自身实力的行为。
其次,营销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卖点”,即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艺术特长、善于编辑、善于沟通、具备商业头脑等。
在建立个人核心竞争力上,百度第一位90后副总裁李靖,就是个自我营销展现实力的成功案例。
2014年起,李靖在公众号“李叫兽”原创出百余篇高质量商业分析文,充分展示个人写作实力,为人所知,随后所创建的北京受教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百度全资收购,他也由此成为了百度历史上最年轻的副总裁。
反之可见,如果没有适当的营销,某一特长实力再强,缺乏展示机会也不会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空有实力,却不懂得自我营销,是一种才能浪费;懂得营销,却无实力也是一种营销能力浪费。
只有充分平衡实力和自我营销,营销方能为实力的展现做强的催化剂。
自我营销的三大方式
借助社交平台:
当前社交平台各式各样,我们所发的每一段文字、图片、视频,都是我们对外营销的一个表现。
为更好的做自我营销,我们可通过朋友圈等渠道,适当的展示自己,体现竞争力,让更多人更深入的认识自己。
前百度云首席布道师张辉,除了第一份工作是自己投简历找来的,其他工作就都是因为业务负责人被他朋友圈发的内容和干货吸引,主动邀请他加入公司。
因此,网络社交平台借用得好,就会是我们的一个极佳的名片。
利用好“弱关系”:
弱关系指和联系不频繁的人的关系。
格兰诺维特有关“弱关系的力量”就作出过假设:弱关系促成了不同群之间的信息流动。弱关系传播了人们原本不太可能看到的信息。
简而言之,看到一个弱关系分享的内容,会导致一个人分享该信息的可能性增加近10倍。
因此,向弱关系人群做自我营销,比身边更熟悉的人成功可能性更大。
珍惜发言机会:
古人云:沉默是金。但放在现在,我们不开口发言,就只能是石堆里一颗默默无闻不起作用的小石子。
很多时候,我们无需太过于谨慎小心,应珍惜每一个可以发言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人借此感知我们的想法和能力。
毕竟,“脸皮厚”的人,比害羞胆怯的人,把自己成功推销出去的概率更高。
写在最后
越有实力的人,越懂得进行自我营销。当今这个社会不缺人才,凡事藏着掖着,伯乐眼神再好也看不见人群里的你。
因此,我们如果要走在人前一步,自我营销就会是那个强大的推力。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自我营销必然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耐心落实在每一个小点上,不能妄想一蹴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