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一个关于美国著名发明家爱迪生的故事。
爱迪生曾让自己的助手测量一只灯泡的体积。结果这位擅长数学的助手左量右测,花费了不少时间,在纸上列出了一堆繁琐的计算公式。
见此,爱迪生直接拿过灯泡,用水灌满后倒入量杯,轻而易举地测出了灯泡的体积。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人们能力不行,只是想的太多,思维复杂化,自己就把自己困住了。
而只有当能够跳脱出繁杂的思维模式,方能用简单成就高效。
运用奥卡姆剃刀定律,保持事情简单性
奥卡姆剃刀定律(Occam's Razor, Ockham's Razor)又称“奥康的剃刀”,它是由14世纪英格兰的逻辑学家、圣方济各会修士奥卡姆的威廉(William of Occam)提出的,“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简单有效原理”。
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
现如今的很多人都彷如处身于一个巨大的竞技场中毫无停歇地赛跑着。
每个人都争相优先他人一步,可也总会被脚下那双沉重的铁靴子绊住了脚。这双“铁靴子”就是人们日渐繁重的复杂思维。
想跑赢他人,除了脱下它,比别人更快更有效率,别无他法。
因此,我们要学会适当运用这把“奥卡姆剃刀”,必要时舍弃一切不必要的东西,简单地出发,也给足自己喘息的时间以跑的更远。
给自己专注在一件事上的机会
有个近期刚升上总监职位的Mr.张,他在一次聚会上就忍不住跟朋友倒苦水。
其实他并不认同CEO的一些决策,但是他没办法,只能执行下去。也因此,慢慢地变得有些迷惘。
朋友问他,为什么不自己想出一个更好的方案,提出建议呢?
他只能苦笑,一天下来实在是太忙了,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太多,他根本没有时间去专注于思考更好的方案。
太忙。
这是职场中甚至生活上很多人最大的一个共鸣点。
每天我们总是有许许多多的事情要跟进,要汇报,要执行,要处理,跟不下于五个人同时对接,大脑和身体都难以抽出一刻放松下来。
而这样多任务占据时间和精力,是对我们深度思考能力的摧毁,让人们变得渐渐的倾向于“做到”,而非“做好”,也因此慢慢变得平庸。
事实上,缺乏深度思考,是所有决策的大忌。我们不妨抽出一定的时间,合理调配,从繁到简,给自己一个专注于思考一件事或完成某件事的机会。
最简单的选择,也是最优选择
日本最大的肥皂生产公司曾收到过投诉,消费者购买的肥皂盒中什么都没有,是空的。
于是为解决包装盒中出现个空盒情况,工程师想尽办法发明了一台x光监视器,去透视每个出货的肥皂盒。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一家小公司中。
然而他们的解决方法却不同。他们拉来了一台强力工业风扇对着即将出货的肥皂盒吹,其中空盒子很快就被吹走,合格的则全部留在了原地。
小公司的做法十分简单,却十分高效,既节约了成本,也减少了资源消耗。
很多情况下,人们遇到问题时常常陷入思维怪圈,总是习惯于用复杂的方式去解决简单的问题。
殊不知,正如伟大的哲人苏格拉底所言:任何问题最可能的解决办法是步骤最少的办法。
其实很多类似的问题里,和上面一样,最简单的方法也是最优最具智慧的方法。
写在最后
我们常常欣赏那些能够一眼看穿本质、把握大局核心的人,因为这些人普遍都具有化繁为简的能力,比起我们苦干、费时费力,总是显得高效高质。
而要具备化繁为简的能力,就要求着我们能跳脱出各种限制,学会剔除各种无用事物、无用信息,并合理地对事情进行简单化,从而避免把实现目的的手段,当成目的本身。
或许很多时候,当总觉得太忙、效率低下之时,不如就先拿起“奥卡姆剃刀”,试试化繁为简。